close

       盡管《功夫熊貓》的導演是斯皮爾伯格,筆者反感其抵制中國奧運,但據說《功夫熊貓》是以純中國文化的視角來演繹的,於是經不住傳媒的轟炸,還是看了一下影片。可能是年紀的關系,我並不怎麽喜歡看動畫片,個人覺得成龍、李連傑主演的影片比它好看多了,欣賞完畢,也沒有產生傳媒所反復講的震撼。看過有些網友的文章,認為《功夫熊貓》沒有政治寓意,我卻不怎麽贊同,至少反面角色黑豹太郎很明顯指的就是小日本,理由很簡單,中國人不會起什麽“太郎”名字,再加上黑豹太郎欺師滅祖,確實同小日本昔日之所為是一致的。好萊塢有沒有借此離間中日關系來火中取栗,我們也要警醒,好萊塢涉足政治,這是世人皆知的事,而且斯皮爾伯格本人就是政治情結極濃的人。

     《功夫熊貓》最值得我們借鑒的就是它的創新精神,它把中國人引以為豪的兩大元素武術和熊貓結合在一起。雖然這種結合並不是首創,比如周星馳的《少林足球》顯然對《功夫熊貓》有著直接的影響。但是,你不能不承認,好萊塢的創新似乎更深了一層。因為少林武功和足球都以陽剛對抗而著稱,都有相似的特點,可以展開聯想。而《功夫熊貓》呢卻讓人想不到,因為憨態可掬的熊貓,沒有人能把它同武術聯系起來,然而藝術是可以超越的,好萊塢做到了。這恰是我們所要學的。想起來,我們真有點捧著金飯碗討飯的嫌疑。

    當然,創新是無止境的,能做一次創新固然好,但不能一次創新後就不繼續了。如果我們做不到一次創新,也不要灰心,做二次創新、三次創新也好。正像韓國把端午節拿去申遺,直接刺激了我們關註傳統節日一樣,這也是好事一樁。其實,《功夫熊貓》也是在《少林足球》基礎上的二次創新。最可怕的是我們不願去做創新或繼續創新。筆者看過《少林足球》後,多次想搞清楚少林武功能不能真的在足球上派上用場,國家足球隊挑選運動員能不能從武術隊中挑選,至今我這種疑問沒有得到答案。這說明體育界沒有從《少林足球》中激發靈感,進行創新。以致少林武功能否用於足球到現在還是一個謎。現在,好萊塢在藝術上的二次創新出現了,如果我國影視界此後就像從前演繹花木蘭一樣來演繹熊貓,那只能說是重復,還談不上創新。能不能從《功夫熊貓》中受到啟迪,進行三次創新,是創意人、策劃家所要深思的問題。

 

線上閱讀:功夫熊貓

下        載:功夫熊貓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xin1230000 的頭像
    xin1230000

    刻骨銘心

    xin1230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